第2节(2 / 2)
响力不言而喻。
&esp;&esp;周清即使两世为人,考虑到接下来的前途,依旧不免有些人之常情的紧张。
&esp;&esp;在周清行礼的时候,提学官陆涯先看了周清的考卷,能考中进士,做到提学官的人,自然记忆力出众,而且长久的宦海生涯,使他看东西的速度也很快。
&esp;&esp;大略看了周清的文章。
&esp;&esp;“圣人行藏之宜,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。盖圣人之行藏,正不易规,自颜子几之,而始可与之言矣……”
&esp;&esp;第2章 离魂
&esp;&esp;他见周清破题迅速,还以为言之无物。没想到人家第一句便明破题目中的“行藏”,暗合题尾的“惟尔”。在陆提学眼里,这破题虽不算惊艳,却找不出错漏。
&esp;&esp;尤其考虑到江州的科举水平着实不高,能在童生里见到这样一篇八股文章,分外难得。
&esp;&esp;陆涯捧着卷子看了又看,心中生出惜才之意,又问周清一些经义的内容,发现周清对经义虽然不熟练,却颇有见地,只是少年人天真,不免有些话太过想当然,但这放在一个童生身上,并非缺点。
&esp;&esp;即使再苛刻的老学究,对于这样的少年,也顶多说一句年轻气盛罢了。
&esp;&esp;而且这也说明,周清没有名师教导,因此对经义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理解,才会偶尔冒出几句奇谈怪论。
&esp;&esp;如此更说明对方是个可造之材。
&esp;&esp;何况十几岁的少年,曲解经义太正常了。
&esp;&esp;莫说十几岁,便是七老八十曲解经义的也大有人在。
&esp;&esp;经义的解释对不对,看的还是身份、地位、名声。
&esp;&esp;但是短时间的接触,还不足以让陆涯当场收徒,而且他收徒,也不能用收徒的名义。
&esp;&esp;陆涯问完了话,先让周清离开。
&esp;&esp;接着又问了后面交卷的几个考生,先前和周清聊天,虽然惊叹,但还不至于让陆涯有无比强烈收对方为徒的冲动。
&esp;&esp;可是经过和后面几个考生的谈话,周清的形象在他心中愈发深刻起来。
&esp;&esp;“出类拔萃!”
&esp;&esp;陆涯心中再次给周清以极高的评价。
&esp;&esp;等到王海交卷时,看了看对方那狗爬一样的字。
&esp;&esp;简直气不打一处来。
&esp;&esp;陆涯不由拿王海和周清的对比,怎么看都觉得周清才该是他陆某人的晚辈才对。
&esp;&esp;他想着废物也有废物的价值,王海平日里交了不少狐朋狗友,极为擅长交际。他让吏员找来周清家的地址,对王海道:“你去和周清认识认识,看看他私下人品才学如何。”
&esp;&esp;王海自是不敢辜负姑父的嘱托。
&esp;&esp;本来考完就去喝花酒的计划只能泡汤。
&esp;&esp;不过要是能说动周清去喝花酒,倒不是不行。
&esp;&esp;他又不傻,瞧得出周清很有才学,才得了姑父重视。姑父大概是想收人家做弟子,才让他考察对方人品才学。
&esp;&esp;这世界上还有比勾栏更能考验人品才学的地方?
&esp;&esp;考验,须得考验。
&esp;&esp;这次回家,还能理直气壮让母亲给他报销这次花酒的开销。
&esp;&esp;至于不找父亲。